开展气象科普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认识到气象科学知识,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,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。
学校方面借助校园气象站开展气象科普教育以及多种类型教学活动,通过系统化的设计、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以及多学科融合,能够让学生在了解到气象科学知识的同时,逐步形成观察、分析、推理等科学思维习惯。
学生在参与到校园气象站的使用中,通过 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 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知。
学校可以安排学生组建兴趣小组,让学生负责日常气象数据的采集、记录与整理。学生在校园气象站操作、数据记录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。
在学校开展教学活动,设计校园课题,让学生开展探究,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、降水与风向的联系,并依据这些规律进行合理的推理预测。通过提出问题——设计方案——收集证据——得出结论的过程,让学会形成严严谨的科学思维。
气象观测与研究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完成,学生在分工协作中,学会沟通交流、分享观点、共同解决问题,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良好的沟通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