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业生产中提升农田的抗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。灾害性天气的出现会严重的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以及农作物的产量。
大风、冰雹会摧折作物茎秆,强降雨会引起内农田内涝,寒潮会导致作物出现冻害。在农田管理工作中,做好灾害性天气的应对工作是十分重要的。这能够帮助用户做好农田管理,为农田作物产量提供保障。
农业气象站在农田中安装后,建设比较完善的气象监测网络,这能够提升小区域的气象服务能力。
不同作物、不同生育期对灾害的耐受能力差异显著,如幼苗期玉米比灌浆期更怕涝,开花期大豆比结荚期更怕高温。借助农业气象站做好气象数据的监测工作,能够帮助用户针对性的制定预防农田管理措施,做好灾害的应对工作。
比如在干热风的应对中,针对小麦灌浆期,当监测到农田中国出现高温、湿度低、大风等气象条件时,就有可能出现干热风的风险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喷施磷酸二氢钾(浓度 0.2%)增强抗逆性,同时适当进行灌溉,提升农田土壤湿润度,从而调节田间小气候,降低干热风的危害性。
农业气象站的使用让用户从被动的应对灾害性天气,转变为主动应对,通过主动采取应对措施,为农作物产量稳定提供保障。